发布日期: |
信息来源: | 【字体:大 中 小】 |
保护视力色: |
![]() ![]() ![]() ![]() ![]() ![]() ![]() ![]() |
分享到: |
生态环境厅 行政检查事项情况表 |
|||||
序号 |
行政检查事项名称 |
法律法规规章名称 |
涉及条文内容 |
行政检查类别 |
是否为涉企行政检查事项 |
1 |
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和监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实施现场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 |
|
是 |
2 |
对新生产、销售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督检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四川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等方式,加强对新生产、销售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督检查。工业、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予以配合。 |
|
是 |
3 |
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排放检验情况的监督检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四川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排放检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
是 |
4 |
对机动车维修单位维修情况的监督检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 机动车维修单位应当按照防治大气污染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对在用机动车进行维修,使其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监督管理。 |
|
是 |
5 |
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督检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四川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行政、水行政等有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排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
|
是 |
6 |
对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督抽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四川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三条第二款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集中停放地、维修地对在用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配合。 |
|
否 |
7 |
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跟踪检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八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因、查明责任。对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基础资料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遗漏或者虚假,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正确或者不合理等严重质量问题的,依照本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追究建设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员和接受委托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技术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属于审批部门工作人员失职、渎职,对依法不应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予以批准的,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
|
是 |
8 |
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核查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二十八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进行核查。经核查属实的,向规划审批机关提出采取改进措施或者修订规划的建议。 |
|
否 |
9 |
对各类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监督检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其主管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者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
|
否 |
10 |
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情况的监督检查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管辖范围内的实验室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予以记录,由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并反馈被检查单位。 |
|
是 |
11 |
对核技术利用、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中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督检查;对放射性废物处理、贮存和处置等活动的监督检查;对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单位、辐射场所的监督检查;对核设施周围环境辐射水平和放射性污染物等的监督性监测;对辐射污染防治情况和辐射相关场所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性监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四川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十一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对核设施、铀(钍)矿开发利用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 |
|
是 |
12 |
对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性监测;对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单位的监督检查 |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二款 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将其已批准或者备案的一类、二类、三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的设计、制造情况和放射性物品运输情况通报设计、制造单位所在地和运输途经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性监测。 |
|
是 |
13 |
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的监督检查;对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的监督检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办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重点排污单位的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据异常,应当及时进行调查。 |
|
是 |
14 |
对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检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环境执法机构和其他负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有权对从事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等活动的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必要的资料。 |
|
是 |
15 |
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销售、使用和进出口等活动的监督检查 |
《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法》 |
《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和各自的职责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销售、使用和进出口等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
|
是 |
16 |
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对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单位的监督检查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通过书面核查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监督检查。 |
|
是 |
17 |
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或者不定期的抽查。 |
|
是 |
18 |
对危险废物出口单位转移单据运行情况的检查 |
《危险废物出口核准管理办法》 |
《危险废物出口核准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检查转移单据的运行情况,也可以委托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查转移单据的运行情况。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检查,如实汇报情况。 |
|
是 |
19 |
对新化学物质生产者、进口者和加工使用者是否按要求办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登记事项的真实性、登记证载明事项以及《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其他相关规定的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 |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第四十三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情况、环境风险控制措施和环境管理要求、首次活动情况、年度报告等信息通报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将上述信息通报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
|
是 |
20 |
对环境监测质量的审核和检查 |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监测质量进行审核和检查。 |
|
是 |
21 |
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事中事后检查 |
《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 |
《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第十八条第三款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采取动态抽查等形式对环境监测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并将其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 |
|
是 |
22 |
对从事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的监督检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环境执法机构和其他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从事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取样,要求被检查者提供有关资料、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
|
是 |
23 |
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办法》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施工、验收、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情况,以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的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
是 |
24 |
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的监督检查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第六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编制单位的监督管理和质量考核,开展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行为监督检查和编制质量问题查处,并对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实施信用管理。 |
|
是 |
25 |
对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排放配额清缴情况的监督检查 |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第三十一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对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结果,确定监督检查重点和频次。 |
|
是 |
26 |
对生态环境统计的监督检查 |
《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办法》 |
《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 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统计监督检查工作。 |
|
是 |
27 |
对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活动的监督检查 |
《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 |
《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活动的监督检查,及时受理社会公众举报,依法查处企业未按规定披露环境信息的行为。鼓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展监督检查。 |
|
是 |
28 |
对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的监督检查 |
《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
《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第三十三条 农田灌溉用水应当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农村、水利主管部门加强对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的管理,对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进行监测和监督检查。 |
|
否 |
29 |
对已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与核证自愿减排量的真实性、合规性的监督检查 |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第三十四条 生态环境部负责指导督促地方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及相关活动开展监督检查,查处具有典型意义和重大社会影响的违法行为。 |
|
是 |
30 |
对重点排放单位等交易主体、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的检查 |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七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重点排放单位等交易主体、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
|
是 |
版权所有:四川省司法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司法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上翔街24号 邮编:610015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51000000828313XE
备案序号:蜀ICP备20021399号-3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