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做好根治欠薪工作,促进企业健康成长,近日,蓬溪县司法局、什邡市司法局和德阳市司法局通过“线上+线下”的方法,全力出击。
线上专项解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综合性法规,是近年来治理欠薪工作成功经验的制度化提升,是依法治欠的重要体现和制度保证,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实施。
为确保《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蓬溪县落地落实,县司法局联合县人社局、县融媒体中心开展了一期《条例》解读专项直播,县人社局调解仲裁与信访股股长周川、蓬溪县城南经济区法律服务所律师李寒担任节目嘉宾。
嘉宾们从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工资支付、明确清偿责任、重点领域治理、强化监管等方面对《条例》进行了详细讲解,并佐以具体案例分析,阐释了《条例》的颁布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重大意义。
此次直播讲解为农民工讨薪提供了切实可依的法律依据,有效解决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同时也为企业规避了许多用工风险,对营造和谐劳务环境提供了法治保障。
线下合同体验进工地
什邡市司法局针对辖区内在建建筑工地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进行全面法律风险“体检”,跟进服务措施,促进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
什邡市司法局组建整合律师30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6名的法律服务力量,组建11个法律服务团队,联合市人社局、市住建局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员,对辖区内48个在建建筑工地农民工劳动合同进行全覆盖审查并完善“体检”报告,借此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预防企业用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在对农民工合同开展普查和体检的同时,法律服务团队分别还重点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涉及农民工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宣传讲解,并现场解答了农民工较为关心的工伤赔偿、欠薪讨薪、社会保险等法律问题。
将“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和体检”工作与法律进企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顾问等工作紧密结合,深入重点工程、重点企业全方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体检,从源头避免侵犯农民工权益现象的发生。
同时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的服务窗口,对涉及农民工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的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调解案件做到优先接待、受理和指派,缩短办结案周期,对正在办理的涉及农民工工资保障的法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对未办结案件督促加快办理进度。
线下“四个全覆盖”
德阳市司法局的“四个全覆盖”,让农民工不再“忧薪”,让企业健康成长。
合同体检全覆盖,助力企业运行零风险。各地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师事务所律师组成专项法律服务小分队,会同人社、住建、交通等部门深入辖区建设工地、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法治体检活动,对用工单位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了解企业劳动合同与劳务用工情况,由律师对签订的劳动合同进行审核。全市共审查劳动合同23000余份,提出960余条法律建议,出具“法律意见书”337份。对相关企业劳动合同中存在剥夺农民工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工负担的内容以及违反《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条款均予以指正并提出了相关修改意见。
普法宣讲全覆盖,增强法治意识零遗漏。在对农民工合同开展普查和体检的同时,法律服务团队分别还重点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涉及农民工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具体内容进行宣传讲解,并现场解答农民工较为关心的工伤赔偿、欠薪讨薪、社会保险等法律问题,增强依法维权意识。通过以案释法,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增强法治风险防范意识。现场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手册和法律援助宣传折页等法治宣传资料1.5万余份。
援调对接全覆盖,防范矛盾纠纷零升级。将“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和体检”工作与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工作紧密结合,在合同审查过程中,发现劳务纠纷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和化解意见;发现农民工欠薪问题,开通“绿色通道”,及时给予法律援助,通过援调对接,就地化解,防范矛盾纠纷升级。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设立“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的服务窗口,对涉及农民工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的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调解案件做到优先接待、受理和指派,对正在办理的涉及农民工工资保障的案件督促快办快结。今年1-5月,全市共办理援调对接案件189件,挽回经济损失11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