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基层动态
乐山市:人民调解 让“事心双解”
发布日期:2023-11-16 信息来源:四川省司法厅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分享到:

日前,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调解员耍惹阿觉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沙湾区踏水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为什么是他们?其共同点在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凸显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功能,让人民群众“事心双解”,筑牢基层法治基础。

“金嘴哥”情法双融维护彝区和谐

“大家发生矛盾纠纷,都找‘金嘴哥’。”依乌村村民口中的“金嘴哥”就是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依乌村的人民调解员耍惹阿觉。

耍惹阿觉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彝族人,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8年。28年来他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来自群众、扎根基层的优势,不断将法律法规与彝族风俗有机融合,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耍惹阿觉与村干部入户走访

“我之前和邻居因为土地纠纷发生了争吵。”村民井子尔提说,为了缓和矛盾,他找到了耍惹阿觉。

耍惹阿觉将两家人叫到一起,从土地政策切入,把相关条款、法条说得明明白白,待气氛缓和后他又以情动人,告诉他们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守望相助。两家人最终握手言和。

“矛盾纠纷大多是法不明、理不清造成的。”耍惹阿觉表示,村民之间难免发生矛盾,如何使国家的法与民族的情相结合,更好地解决村民们的事情、打开大家的心结,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

耍惹阿觉与百姓“围圈圈”

他把法治宣讲搬到群众身边,与老百姓“围圈圈”“排排坐”,用“彝家话”和“民间理”拉近距离、理性疏导,让法律走进群众心里。

经过多年摸索,耍惹阿觉将彝族的德古调解与人民调解相结合,探索出了独具彝族文化特色、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阿觉调解法”。四年来,他参与调解各类纠纷4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为彝区和谐稳定贡献了基层法治力量。他也因出色的调解能力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金嘴哥”。

“老朋友”事心双解筑牢法治根基

“高调解员,我又来了。”近日,村民高胜清又一次来到了沙湾区踏水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他说,调委会里的工作人员都是自己的“老朋友”了。

事情还要从高胜清老表在外务工受伤说起。那时,老板只将其送到医院再没有后续,就在伤者家属一筹莫展时,高胜清想起平时镇里普法宣传时提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求助。

调解员们给他们详细介绍了相关法律法规,申请了法律援助,并带他们鉴定了伤情。“打官司过程漫长,中途曾想过放弃,他们耐心开导,我们才坚持了下来,最后还获得了相应的赔偿。”高胜清说,此后再有什么纠纷或烦心事都会来找这些“老朋友”。

踏水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入户调解

小事不小看、小案不小办。”沙湾区踏水镇司法所所长高盛荣介绍,调委会逐步总结并形成了“事心双解”调解工作法,即细心调查明前因后果、耐心求证定争议焦点、公心劝解断法律关系、真心疏导促事心双解。此外,调委会把规范化建设与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相结合、同推进,建成镇调委会1个、村(社区)调委会14个、个人调解工作室1个,建立法治义务宣传队14支,积极挖掘并培育“法律明白人”42名,凝聚群众力量筑牢基层法治根基。近3年来先后调解婚姻家庭、相邻权争议、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矛盾纠纷449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赢得了群众信任。

责任编辑:钟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 - 四川省司法厅

     版权所有:四川省司法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司法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上翔街24号 邮编:610015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51000000828313XE

备案序号:蜀ICP备20021399号-3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 微信
  • 微博
  • 抖音号
  • 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