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
信息来源:成都市司法局 | 【字体:大 中 小】 |
保护视力色: |
![]() ![]() ![]() ![]() ![]() ![]() ![]() ![]() |
分享到: |
今年以来,成都市司法局紧扣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这个关键,切实履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行政复议监督职责,着力构建“三项机制”,推动行政机关从化解行政争议向预防行政争议、从被动纠正向主动纠正转变,持续提升依法行政质效,进一步增强企业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建立“统筹推进”机制,确保有错必纠
建立自我纠正制度。推动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名义印发《关于加强行政权力监督提升依法行政质效的实施方案》,从强化责任意识、规范纠正程序、明确纠正措施等3个方面明确13项具体措施,确保自我纠正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配套制定工作指引。配套制定《行政行为自我纠正工作指引》,明确启动方式、审查方式、纠正方式等8项操作规范,细化审查复核、听取意见、查阅资料等自我纠正程序,提出原行政行为经办人应当回避,纠正决定应当综合考虑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等具体要求,推动自我纠正更加规范、可操作。
强化执行落实力度。健全府院联动机制,针对矛盾纠纷相对集中的征地拆迁、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等领域,召开专题研讨协调会,指导行政机关与当事人全面沟通或主动纠错。建立定期通报机制,按季度通报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情况,按年度通报行政执法情况,将行政复议纠错、行政执法监督情况等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倒逼行政机关及时、主动纠正违法行为。
建立“双线触发”机制,确保监督到位
加强内部层级监督。制定《行政复议、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全链条协同监督规定(试行)》,构建线索移送、信息共享、问题共研工作模式,先后就某地产公司土地出让金滞纳金征收、宠物诊疗机构处罚等开展联动监督。制定全市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方案,围绕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实施等内容开展专项监督,上半年办理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案件114件,制发行政执法监督文书85件,推动汽车维修经营企业被违规处罚等12件行政执法行为进行自我纠正。
畅通外部监督渠道。主动向社会征集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靠前打通12345热线平台、网络媒体等问题共享渠道,接受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巡察线索移送,累计征集问题线索1361条。与市工商联联合建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政企沟通“七项机制”,在商贸、物流等23个行业领域建立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105个,向305家企业征集涉企行政执法问题,推动解决行政备案实施不规范等问题11个。
建立“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执法规范
强化问题导向“控源头”。聚焦行政检查多头实施、裁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开展全市1443个执法主体、2万余名执法人员、404项行政检查事项“三项清理”,制定行政检查计划管理、亮码入企、过度检查预警、检查评估评价“四项制度”,推动修订《成都市行政裁量权基准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从源头纠正执法偏差。
强化争议化解“管过程”。坚持把自我纠正机制挺在行政争议化解的前端,联合市法院印发《关于加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建成“1+19”行政争议化解中心矩阵,上半年涉企行政复议案件调解结案率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加大重点领域争议排查,抽查13个重点行政执法部门179份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案卷,整改生态环境裁量基准认定、市县两级交通运输执法衔接等问题,推动执法更规范、争议早处置。
强化责任追究“严末端”。通过制发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等方式,“面对面”约谈行业主管部门4家,推动2个市级部门全系统开展执法问题查摆、整改工作。与市纪委监委机关建立监督协同、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压紧压实行政机关整改责任,推动自觉、主动纠正不当行政行为。
版权所有:四川省司法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司法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上翔街24号 邮编:610015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51000000828313XE
备案序号:蜀ICP备20021399号-3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