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基层动态
青川县坚持“三个突出”争创“三个一流” 扎实开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
发布日期:2023-04-28 信息来源:四川司法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分享到:

近年来,青川县司法局始终坚持“夯基固本、创新发展、争创一流”的理念,突出组织领导、突出基层基础、突出中心大局,扎实开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突出组织领导,争创一流队伍

始终坚持党对司法所建设工作的绝对领导,打造过硬队伍。

协调统筹强保障。根据对司法所设置和人员编制的调研情况,局党组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争取协调,明确司法所政法专项编37人,同时招录司法助理员8名、招聘司法所辅助人员10名、聘用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人员4名,统筹分配到各司法所,为每个司法所配备2名以上工作人员,彻底解决“无人所”问题。

创新机制抓党建。创建“3345”党建+所建工作法,根据区域就近原则成立2个司法所联合党支部(现有党员13人),按照党支部“十个标准化”工作法建立2个标准化支部活动室,出台《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十条措施》,实现基层司法所党的组织全覆盖。

规范管理促发展。建立以县司法局为主、乡镇党委政府为辅的双重管理模式,出台《司法所干部管理考核办法》,提升司法所干部在促进基层依法治理、乡村振兴战略等中心工作中的参与度,1名司法所干部被表彰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突出基层基础,争创一流阵地

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司法所阵地建设。

用心布局强阵地。围绕优化基层司法所阵地布局,抓住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机遇,严格按照“一乡镇一司法所”要求全面布局21个基层司法所,通过新建、置换、改造等办法新增司法所业务用房42间、2600余平方米,彻底解决“无阵地”问题。

分类建设出精品。出台《司法所分类建设实施方案》,按照特色品牌司法所、标准规范司法所、提升改造司法所、巩固达标司法所分类开展建设,全面完成21个司法所阵地的打造升级,木鱼司法所建设为“红+蓝”党建品牌所,获“全国模范司法所”荣誉;三锅司法所建设为“四诊式”调解品牌所,获省级“枫桥式司法所”荣誉。

“智慧司法”赋新能。按照“一根光缆,两大功能,三大阵地,四大平台,五大工程,六大系统”总体规划,在全县21个司法所全覆盖建成信息化办公平台,全部配备视频会议系统、智能查询机、“智慧矫正”终端等信息化设备,在司法所即可实现在线会议、视频点验、家属探视等多项功能。同时,创新开发局域网络存储共享系统,实现本系统内的网络共享、在线传输、文档保存。

突出中心大局,争创一流佳绩

始终坚持服务中心大局,充分发挥新时代司法所职能作用。

法治宣传强引导。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原创“梁妈妈讲法”等新媒体普法短视频连载61期,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534人,打造“法律七进”示范基地(点)14个、“社区法律之家”1个,沙州镇幸福村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乔庄镇茶树村成功创建“四川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法律服务惠民生。建成21个标准化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78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选聘全覆盖,提供延时办、容缺办、上门办便民服务,全面建成青川县“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

人民调解促和谐。深入实施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积极开展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试点,聘用专职人民调解员4名,姚渡司法所构建川陕甘边际联调“12345”工作机制,1名司法所干部被表彰为“平安四川建设先进个人”,1起典型案例被《人民调解》2022年第8期专题报道并入选四川政法“五年百佳”案例。

矫正安帮护稳定。全面接入公安“大数据”平台和乡村“雪亮工程”,印发安置帮教责任“两张清单”,将“两类人员”同步纳入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全面建成青川县福态牧业过渡性安置基地。

责任编辑:荣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 - 四川省司法厅

     版权所有:四川省司法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司法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上翔街24号 邮编:610015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51000000828313XE

备案序号:蜀ICP备20021399号-3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 微信
  • 微博
  • 抖音号
  • 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