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基层动态
绵阳市构建“三链护企”工作体系 全面提升涉企行政争议化解质效
发布日期:2025-09-07 信息来源:厅行政复议与应诉四处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分享到:

2024年4月,四川部署开展行政复议服务营商环境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绵阳市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行政争议化解的痛点、堵点,创新建立“畅达链、融解链、严督链”三链衔接闭环管理工作体系,推动涉企行政争议实现高效受理、实质化解,持续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构建“畅达链”

打通涉企行政复议受理绿色通道

构建多渠道、高效率、便企化的行政复议服务体系。

拓展线下服务网络。在全市乡镇(街道)司法所、重点园区、企业孵化平台等场所设立行政复议服务点148个,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设涉企专窗,同步设置5个行政复议“直通车”专用窗口,统一公示申请流程、文书样本和机构信息,实现涉企行政复议“就近能办、多点可办、线上快办”。

优化线上服务能力。全面推广“掌上复议”小程序,配套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4小时法律超市”“掌上法律服务大厅”等功能,实现涉企行政复议“随时提交、一键办理”。

推行涉企案件“容缺受理”。对主要材料符合受理条件、其他材料不齐全的案件实行“容缺受理、一次性告知、事后补正”,确保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即来即审、快速立案”。2024年以来,全市共办理涉企行政复议申请202件,同比增长32.86%,容缺受理率达100%。

构建“融解链”

推动涉企行政争议实质化解

坚持将调解与和解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致力为企业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能的纠纷解决路径。

建强调解平台与专家支撑体系。整合全市11个行政争议化解中心资源,建立“司法所+专业调解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协同的“1+3+N”复调对接机制,分类别组建涵盖生态环境、社保工伤、市场监管等领域的42人专家库,为涉企行政争议化解提供专业精准的咨询和调解服务。

创新涉企行政争议“预防—调解—化解”工作机制。深化行政复议与行政执法监督联动,变被动监督为主动介入,开展行政执法程序全面“体检”,引导行政机关自我纠错。推动公证机构介入城市更新、征地拆迁等易发争议领域,强化“事前合规指导、事中程序监督、事后证据固定”,从源头预防行政争议发生。

建立健全涉企案件研判机制。常态化开展重大涉企案件专题研讨,联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召开行政争议协调会议30余次,推动涉企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已成功化解涉企行政争议57件,调解(和解)率达31.67%。办理的案件入选“川渝行政复议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十大典型案例”。

构建“严督链”

形成涉企行政执法全流程监督闭环

聚焦涉企行政执法存在的程序不规范、处罚随意、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强化全流程监督和跟踪问效。

加大个案监督与纠错力度。重点审查涉企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征收决定等行为。三年行动开展以来,通过撤销、变更、确认违法等方式累计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41件,纠错率22.65%,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约1.13亿元。建立健全执法问题线索移交机制,处理企业反馈30条,核查突出问题线索100余条,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线索4条。

强化涉企行政执法类案治理。定期编制《行政复议分析报告》,通报典型败诉纠错案例,针对执法中存在的共性、典型性问题,发出行政复议意见书、风险预警告知书、工作提示函等33份,实现“办理一案、规范一片”的监督效果。

健全涉企行政复议决定履行回访机制。综合运用电话随访、实地走访、服务点跟踪等方式,对68家涉案企业开展回访,对履行内容全程督办,推动涉企复议决定、调解协议落实,企业满意率超90%,累计收获锦旗19面,涉企行政复议工作实效得到企业广泛认可。

责任编辑:陈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 - 四川省司法厅

     版权所有:四川省司法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司法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上翔街24号 邮编:610015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51000000828313XE

备案序号:蜀ICP备20021399号-3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 微信
  • 微博
  • 抖音号
  • 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