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
信息来源:四川省司法厅 | 【字体:大 中 小】 |
保护视力色: |
![]() ![]() ![]() ![]() ![]() ![]() ![]() ![]() |
分享到: |
6月19日,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班在成都举行。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刘志诚出席开班式并讲主题党课,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忠诚为民尚法担当”书写新时代司法行政新答卷。
一、铸就忠诚之魂,确保司法行政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忠诚”就是真心诚意、尽心尽力、从一而终、没有二心。忠诚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崇高的人格操守,是高于能力、高于智慧的珍贵品质。
忠诚的第一个层面是伦理忠诚,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诚信,是对规则、秩序、道德的自觉遵循,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忠诚的第二个层面是职业忠诚,就是把忠于法律作为基本要求,把忠于职守作为主要内容,把忠于司法行政事业作为价值追求。
忠诚的第三个层面是政治忠诚,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有机统一,就是要自觉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政治忠诚是统帅,伦理忠诚是基础,职业忠诚是支撑,三者有机融合,互为一体。
忠诚是家族亲和、社会管理、国家维系的基石和必要条件。无论是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还是从修身齐家治国来讲,都需要忠诚。
从司法行政政治属性来讲,忠诚是确保事业正确方向的重要保障。
从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来讲,忠诚是凝聚“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的动力源泉。
从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来讲,忠诚是检验政治品质的重要标尺。
要忠诚于党,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把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全面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以党支部十个标准化、党委(党组)规范化建设为支撑,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引领司法行政事业创新发展的坚强政治核心。
要忠诚于国家,把国家利益放在心中首要位置,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际司法协助、对外法治交流、涉外法律服务中依法维护国家利益。
要忠诚于人民,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政治承诺,严格刑罚执行,坚决守住监管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两个“底线”,努力提供全业务、全时空的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
要忠诚于法律,坚定地捍卫宪法法律尊严,要害是保证宪法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关键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核心是做忠实的宪法法律践行者。
要忠诚于事业,将个人价值追求主动融入司法行政事业发展中去。要有事业“心”,在推进事业发展中展现自身价值;要有事业“思”,认真思考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前进路径、具体措施;要有事业“行”,确保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压茬推进。
为民,就是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其内涵具有“价值取向、制度设计、行为实践”三种形态。价值取向是核心,制度设计是保障,实践形态是检验。
“为民”的价值取向,就是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确保司法行政工作拥有最广泛、最深厚、最可靠的群众基础。
“为民”的制度设计,就是在行政立法论证、政策规章制定、业务流程细化、工作标准塑造等工作时,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的需求,尊重保护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民”的行为实践,就是在窗口服务中笑容再多一点、程序再少一点、解释再清楚一点、情绪再耐烦一点;在法律服务中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主动跟踪、多一些及时反馈。
司法行政机关的根本属性是人民性。
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讲,强调“执政为民”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现实需要。
从司法行政工作来讲,强调“执法司法为民”是彰显司法行政机关人民属性的实践需要。
从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来讲,强化“服务为民”是切实转变队伍作风的迫切需要。
司法行政机关履职情况如何,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民意标尺。必须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贯穿于司法行政工作全过程。
要问需于民,把群众呼声作为工作动力。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推进工作的第一信号,将群众的批评鼓励转化为前进动力,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开展工作。
要问计于民,把群众参与作为工作方式。坚持发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做好基层经验的总结推广。
要问效于民,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标准。常态化开展人民群众满意度评价工作,以民意监督倒逼干部履职、以民意评价推动干部作风养成,推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服务水平提高,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尚法就是坚持把崇尚法治、厉行法治作为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的价值追求,带头尊法学法用法守法,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上做表率。
尚法是一种尊法的态度。
尚法是一种学法的意识。
尚法是一种守法的认知。
尚法是一种用法的方式。
司法行政机关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环节职责于一体,是宪法法律的执行者、宣传者、捍卫者。崇尚法治、厉行法治,是司法行政机关履行职能使命、彰显担当作为的题中之义、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力。
从统筹推进法治建设来讲,崇尚法治、厉行法治是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内在要求。
从创新加强社会治理来讲,崇尚法治、厉行法治是破解司法行政管理服务难题的重要手段。
从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来讲,崇尚法治、厉行法治是砺炼司法行政队伍的迫切需要。
崇尚法治、厉行法治,要着眼司法行政机关所担负的职能任务,坚守法治信仰,树立法治思维,尊重法治规律,促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整体联动全面贯通,在推动法治建设中有效发挥主力军作用。
坚持科学立法,引领良法善治。坚持多方参与、集思广益,增强立法的系统性和开放性;坚持与时俱进、上下衔接,增强立法的统一性、针对性;坚持主动作为、整合资源,增强立法审查的主动性、权威性。
确保严格执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进行政程序法治化,用严密的程序遏制权力的任性;推动执法方式转变,树立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质,确保依法履职尽职。
维护公正司法,筑牢公平正义最后防线。要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刑事执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等职能作用,着力形成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引领全民守法,营造治蜀兴川浓厚法治氛围。要发挥普法工作牵头抓总职能,积极培育和推广法治文化,打造法治宣传品牌,创新法治宣传的方式方法,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信仰法治之风。
担当就是敢于承担责任,关键时刻敢挑担子,在责任面前不回避、不推诿、不退缩。对全省司法行政来讲,担当有三个层面要求:
一是想干事,激发敢担当的勇气。
二是能干事,历练善担当的能力。
三是干成事,彰显勇担当的作为。
从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来讲,只有担当作为才能有所作为。
从司法行政工作事业发展来讲,只有担当作为才能迈入全国一流。
从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建设来看,只有担当作为才能担负起新职能新使命。
要在推进四川司法行政“一年一变化、三年铸特色、五年创一流”中体现真担当真作为。勇于跳起摸高,绘制好“一张蓝图”;保持战略定力,坚守好“一张蓝图”;积极担当作为,实现好“一张蓝图”。
要在推进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中真担当真作为。以大格局谋划法治建设举措,以高标准落实法治建设部署,以实作为推动法治建设发展,通过“统”“链”“督”,深入推进法治四川建设。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兼备刚性管控、柔性服务和理性调和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特殊人群对抗社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要在推进实施中央、省委重大发展战略中真担当真作为。围绕服务“三大攻坚战”“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战略和民营经济发展,打造区域法律服务中心,创新法治示范区建设,加强跨域法治协作,提升涉外服务能力,找准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的结合点、着力点,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王彬主持会议。厅领导何华、王飙、孔祥贵、任立新、潘奇峰、安家爱,厅机关二级巡视员,省委主题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领导,全系统正处级领导干部,各市(州)、县(区、市)司法局负责人,司法所长代表,省律师协会、省公证协会、省司法鉴定协会秘书长,部分党员代表在主会场参会。各市(州)、县(区、市)司法局全体党员干部、法律服务工作者代表,各监狱、戒毒单位除执行任务外的全体党员干部在各分会场参会。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会的共计1.5万余人。
版权所有:四川省司法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司法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上翔街24号 邮编:610015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51000000828313XE
备案序号:蜀ICP备20021399号-3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