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时代人民调解员风采录
聂瑜:十载无悔调解路
发布日期:2020-08-28 信息来源:四川省司法厅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分享到:

聂瑜2010年步入司法行政队伍,从事调解工作已10年。调解工作是一项“技术活”,这项“技术”不仅仅是以情动人、耐心劝导,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不断的经验总结。她充分发挥身处“一线”、贴近群众的优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带着感情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枫桥经验”。

尊重群众,让初心扎根灵魂深处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里矛盾,邻里纠纷,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2020年5月,一位年轻女子抱着约10个月大的婴儿出现在街道人民调解室门口,要求和丈夫离婚,情绪十分激动。聂瑜经过耐心询问后,了解到夫妻二人原本在成都生活,吴某生育小孩后回到娘家,丈夫李某三番五次来接她都不愿意回去,并要求离婚。了解到双方矛盾的症结在双方父母家庭的矛盾,二人尚有感情,于是聂瑜采取背靠背、面对面、以情动人的方式,让他们换位思考,并从“情、理、法”的角度为双方分析利弊,经过4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最终促使夫妻二人握手言和,并承诺要好好经营婚姻。对聂瑜来说,调解不是简单的“劝架”,更不是“和稀泥”,而是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实际上,这样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很多,看似小事,蔓延开来就是大事,为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聂瑜春风化雨的功夫达到了极致。

贴近群众,让爱心融化矛盾坚冰

聂瑜一直坚持“居民纠纷无小事”的原则,力争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2017年5月的一天凌晨,年逾7旬的老人李某被发现在市某养老院死亡。死者家属异常激动,召集约30余人在现场,扬言是被养老院所害,不准公安机关人员挪动尸体。聂瑜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了解案件基本情况后,当天下午就进行了第一次调解。在调解现场,经过聂瑜耐心说服劝导,死者家属同意先将尸体拉走,但要求不能马上火化。经过先后4次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协议,由养老院给予死亡家属人道主义补偿金5万余元,死者家属和养老院都对此次调解表示满意,最终使这起长达半年之久的非正常死亡纠纷得以成功化解。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聂瑜就是这样一位默默无闻,坚持用爱心守候在基层的人民调解工作者,她用法律的工具为群众解决了无数困扰,她让冰冷的法律有了温度,让生硬的法条变得灵动,让司法过程充满了温情。

深入群众,让暖心传递人间大爱

聂瑜扎根基层的日日夜夜里,她默默地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调解员。聂瑜认为调解工作中应该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真情、多一份付出,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她心为当事人所想、情为当事人所系,用大爱缩短了司法为民的距离。辖区一位刑满释放人员王某,因长年在监狱服刑,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为防止其重新犯罪,聂瑜多次上门和王某沟通,了解其家庭情况后,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了王某公租房、低保和临时救助金问题,有效缓解了王某的生活困境。王某从起初的戒备、抵触到后来的感恩,都是聂瑜以情感化,与其暧心交流的结果。此外,聂瑜还主动参与街道多次进京上访人员劝导等重难点信访问题,先后研究推动一航司问题、原华美印刷厂厂房征收问题、棚户区改造中的疑难问题等,有效推动了信访积案的化解,维护了街道社会大局稳定。

聂瑜每次历尽艰辛带来握手言和的希望,都是在来来往往的沐风浴雨中兑现坚守初心的承诺。她打通了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10年来风雨无阻,无怨无悔,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她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司法为民的良好形象,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和担当。

责任编辑:唐博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 - 四川省司法厅

     版权所有:四川省司法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司法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上翔街24号 邮编:610015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51000000828313XE

备案序号:蜀ICP备20021399号-3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 微信
  • 微博
  • 抖音号
  • 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