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
信息来源:四川省司法厅 | 【字体:大 中 小】 |
保护视力色: |
![]() ![]() ![]() ![]() ![]() ![]() ![]() ![]() |
分享到: |
何文钦,南江县公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作为一名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22年的“老司法”,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扎根基层,立足本职,无私奉献,尽职尽责,以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和谐社会为己任,坚持为党委、政府分忧、为民解困。尤其是2011年到公山镇工作后,她始终把服务重点项目工程、推动公山城镇化建设、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先后参与各类矛盾调解3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为公山镇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群众敬重和爱戴。
摸清实情,因地制宜解难题
公山镇位于四川东北部,南江县城西南部,属城乡结合部乡镇,在近年的城镇化建设中,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凸显,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和信访、上访事件频频发生,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下决心予以解决。作为镇调委会副主任,她针对辖区重点项目多、流动人口大、弱势群体多、上访人员多、民间纠纷矛盾多的特性和所带来的压力,秉承“凡事都要有章可循”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增进人民调解工作“互通、互融、共抓、共管”工作模式,提升了公山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他结合实际,认真思考,因地制宜制定调解工作“四化”,即:调解工作制度化,制定各项调解工作制度,并按制度操作,做到有章可循;法律法规通俗化,为使一些调解常用法律法规通俗易懂,人民调解委员会制作了《农村常用法律知识100问》和农村常用法律知识宣传单,达到了方便、普及的法律宣传效果;调解程序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按照调解程序制作了调解程序流程图,使当事人按照调解程序主张权利;回访制度经常化,为确保调解工作得到较好的执行,人民调解委员会实行了调解回访制度,对调解成功的纠纷在15日内进行回访,做到了调解工作有始有终。
亲力亲为,倾力调解暖人心
何文钦做调解工作积极主动,立足本职,尽责尽力,亲力亲为。只要人民群众需要,她都会和调解员一道,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一场又一场纠纷,还人民群众一片安宁。多年来,她直接参与调解的家庭、邻里、婚姻、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劳资、债权债务和人损、工伤、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各类民事纠纷达300余起。
2018年1月17日上午9点35分左右,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高一机械一班学生李某在上课观摩操作时,所戴围巾被卷进运转的机床中,勒伤脖子,后送往南江县中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李某的母亲蔡某闻此噩讯后当即昏厥住院,父亲长期患有严重疾病深受刺激,李某的亲属30余人围坐在调解室,要求学校给予160万余元的赔偿,而学校只同意赔偿30万元,调解一度陷入僵局,死者亲属情绪激动,采取了一系列过激行为。作为一名调解员,事故一发生,何文钦第一时间参与调解,一边给死者亲属做工作,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他们依法维权,一边与学校协商,要求他们拿出最大的诚意,协商解决问题。经过长达5天的协调,最终促使双方自愿达成协议。20年来,只要老百姓有申请,何文钦都做到了件件有化解。
强化沟通,“五个突出”为群众
在基层工作的20多年中,何文钦深深体会到,从事调解工作,要先从自身做起,扎扎实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准确反映群众要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她在工作中总结出“五个突出”做好调解工作。一是工作态度上,突出“真”。调解时保持一颗“真心”,获取当事人的信任,稳定当事人的情绪,使当事人认识到,通过人民调解,可以让事情得到公平、公正的解决。二是工作作风上,突出“责”。调解时保持一颗“责任心”,通过一听、二访、三查、四析,深入细致掌握实情,对当事人负责,对人民调解工作负责。三是工作思路上,突出“变”。调解时保持头脑清醒,根据当事人的性别、年龄、文化层次、道德素养等因素,因时制宜采取不同对策,防止矛盾激化。四是工作方式上,突出“公”。调解时保持一颗“公心”,在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当事人法律意识的同时,合理引导当事人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和解决其诉求。五是工作目标上,突出“和”。调解时注重调防结合,严抓落实,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2年来,她一直扎根于基层,却仍然不急不躁、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她为人民群众做了许多事情,当有人问她累不累的时候,她从容地说:“我热爱这份工作,能为群众办点实事,我就知足了……”。
版权所有:四川省司法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司法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上翔街24号 邮编:610015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51000000828313XE
备案序号:蜀ICP备20021399号-3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