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天慧委员:
您在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构建高质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城乡融合法治基础的建议》(第0557号),省政协交由司法厅主办,我厅高度重视,现回复如下: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省持续推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提升,让乡村看得见法治元素、听得见法治声音、获得到法治服务,全力提升乡村法治化建设水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2022年司法部开展的第三方评估中全国排名第三。一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全国首批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对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作出专门规划。将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作为《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立法重要章节,即将通过省人大常委会三审并颁布实施。创新推进将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重点任务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市(州)党政领导班子和试点县的乡村振兴考核,科学编制考评指标,推动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地落实。编制涵盖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等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标准20余个,以98分高分完成现代公共法律服务国家标准化试点验收。二是服务网络拓宽拓展。全省建成并巩固提升3116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27710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功能。12348四川法网与中国法网全面对接,“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并轨运行,提供“7×24小时”法律咨询服务乡村全覆盖,年均提供各类法律咨询等服务30余万人(次)。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推进城乡、区域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均衡发展,“无律师县”销号清零,2.7万余个村全覆盖(社区)配备法律顾问7178名。三是服务形式创新更新。深化畅通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涉农维权“绿色通道”,为乡镇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区、农村土地流转等开展“法治体检”“合同审查”4700余场次,落实“三农”法律援助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创新推出“律师审查意见书+公证书+交易鉴证书”的农村闲置农房流转“三书”模式,已办理流转400余宗,成交额超6000万元,成为法律服务乡村振兴全国样本。创新推广公共法律服务“四级三能”工作模式向乡村延伸,全面推动法律服务机器人、自助服务进社区、到基层,实现群众获取法律服务“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能得”。四是服务活动有声有色。印发《四川省法律援助服务乡村振兴十项举措》,联合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公证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实施意见》,深化实施“公证进乡村社区”“百家司法鉴定机构服务乡村”“百家司法鉴定机构千名党员鉴定人为民办实事”“村居法律顾问‘五个一’”等法律服务专项活动,将涉及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切身利益的劳动争议、土地纠纷、养殖种植、环境污染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对农村高龄、失能、失独、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扶养儿童,留守妇女和重度残疾人,推动免予经济困难状况审查。2023年,“三农”公证事项约38万余件,涉农司法鉴定案件800余件,为3000余名行动不便的农村受援人提供预约、上门法律服务,累计挽回经济损失8亿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推进法治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力量。进一步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不断优化乡村振兴公共法律服务实绩考核标准。落实四川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标准,推进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公共法律服务室规范化建设,畅通服务渠道、优化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量,切实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进一步强化法律服务资源统筹。加快建设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大脑”,运行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系统,建立全省统筹跨区域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调配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个平台融合互通,推行省市县、市县乡、县乡村“三三制”互派工单制,构建“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反馈”的服务闭环,实现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一点申请、全网联动、及时反馈”。进一步健全乡村法律服务保障。推动出台《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修订《四川省法律援助条例》,落实乡村法律服务硬件、人才、资金等保障。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加强乡镇法治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形成“法律顾问+村社干部+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综治网格员”的基层治理骨干体系,大力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全力培养“法律明白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人才本地化,弥补基层法律服务资源空缺。进一步聚焦乡村高质量发展。常态化推进“千所百处帮万企”、乡村企业“法治体检”“公证进乡村”“司法鉴定服务乡村”“法律援助进万村”等活动,为农业产业升级、农村依法治理、农民幸福安康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支撑,打造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法律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乡村智慧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移动端平台建设,推广智慧律所、远程公证、网络仲裁、在线鉴定、视频调解等线上法律服务,布局法律服务自助设备到基层、入社区、进院户,探索新媒体普法宣传和法治文化网络传播模式,推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服务流程和服务效果信息化、数字化,实现法律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随手办”。进一步加大乡村法治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作用,大力推行法律进乡村“六个一”工程,通过开办农民夜校、评选“四川省依法治农、依法兴农十大法治案例”、举行“宪法进农村”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强“法治进乡村”实效。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形式、获取渠道、考核评价等宣传,畅通公共法律服务需求表达渠道,开展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评估和需求调研,完善更具针对性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
衷心感谢您对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关心关注,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司法行政工作,充分发挥您作为教育研究专家的优势,积极参与法治实践,为法治四川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四川省司法厅
2024年4月7日
(联系人:黎洋丞;联系电话:18011565325)
版权所有:四川省司法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司法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上翔街24号 邮编:610015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51000000828313XE
备案序号:蜀ICP备20021399号-3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